[寓言故事]无辜的雁奴,地狱和天堂

1、无辜的雁奴:

  雁奴是雁群中个头最小、性情最机敏的一种雁。每天晚上群雁夜宿的时候,总有一只雁奴彻夜不眠,在其周围执行警戒任务。它只要听到一点人声,便立刻号叫起来,紧接着群雁的惊叫声便会连成一片,互相催促着匆忙飞走。雁群因为有雁奴的及时报警,所以便夜间捕雁的人经常一无所获。   后来,乡间的人们经过仔细观察,逐渐掌握了群雁的夜间生活习性,并根据雁奴过于敏感的天性制订了一个搅乱群雁生活规律的巧妙捕雁圈套。他们首先摸清了雁群在湖泽边的栖息地,然后悄悄地在其周围布下了大网,在网的旁边挖掘了一些洞穴。等夜幕刚一降临,乡里的人们就带着捆雁用的绳子到洞穴中躲藏起来,不声不响地蜷缩在洞中过夜。在天亮之前,他们把洞穴外面的柴草点燃,雁奴一见到火光,立即飞过去把火扑灭。群雁被雁奴发出的响声惊醒了,但睁开眼一看,周围没有别的动静,于是又安心地去睡觉。乡里的人一连点了三次火,三次都被雁奴扑灭。然而群雁被雁奴惊醒了三次,过后都没有遇到危难,所以都抱怨雁奴大惊小怪,轮番用嘴去啄它、用翅膀去击打它。出完了气,群雁又放心大胆地睡起觉来。过了一会儿,捕雁的人又点燃了火光。雁奴害怕众雁再打它、啄它,不敢鸣叫。乡里的人们见雁群寂然无声,迅速张开大网向群雁栖息的地方猛然扑去。网到之处,没有一只雁能够幸免;整个雁群里的雁,十只大约有五只被乡里的人捉住了。   乡里人根据事不过三的经验,使群雁因怀疑同伴而遭到祸患。这一故事告诉我们,在一项关系大家共同利益的事业上,应该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在对一个重要的问题决策时,只有经过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2、地狱和天堂:

  一个武士向一个老禅师询问天堂和地狱的区别。   禅师轻蔑地说:"你不过是个粗鄙的人,我没时间跟你论道。"   武士恼羞成怒,拔剑大吼:"老头无理,看我一剑杀死你!"   禅师缓缓道:"这就是地狱。"   武士恍然大悟,心平气和纳剑入鞘,鞠躬感谢禅师的指点。   禅师说:"这就是天堂。"   评析:   心中有爱,即使身处尴尬之地,也是天堂;心中有恨,即使身处福地,也满腔怨怼,哪会有幸福感?   有人说,天堂与地狱有多远,人与人的差别就有多大。境由心生。高雅丰富的内心世界是你通向天堂的必由之路。高尚的朋友、高雅的书籍、健康的追求,是你营造丰美的精神世界的必需。   这篇寓言写得短小精悍,寓言明白而又深刻。

3、习惯:

  有一天,一头猪到马厩里去看望他的好朋友老马,并且准备留在那里过夜。   天黑了,该睡觉了,猪钻进了一个草堆,躺得舒舒服服的。但是,过了很久,马还站在那儿不动。猪问马为什么还不睡。马回答说,他这样站着就算已经开始睡觉了。猪觉得很奇怪,就说:"站着怎么能睡呢,这样是一点也不安逸的。"   马回答说:"安逸,这是你的习惯。作为马,我们习惯的就是奔驰。所以,就是在睡觉的时候,我们也随时准备奔驰。"

4、狐假虎威后传:

  狡猾的狐狸施诡计,导演了《狐假虎威》一场戏。那回众兽同情它,直为它保秘密。   只因老虎不知底,保狐狸好像保上帝;举荐它当了百兽王,臣民个个都规矩。   从此狐狸便得意,再不把众兽看眼里。当初老虎欺负它,如今靠老虎把众兽欺。   ——今天要吃熊猫肉.明日要尝野牛皮,一会儿要猴血来解渴,一会儿要鹿脑补身体。   如今谁还同情它,恨不能把它踏成泥!于是纷纷找老虎,争先恐后揭老底:   “狐狸哪是上帝派?那回大家是躲你…”“都怨你变得太残暴,才使狐狸能趁机……”   老虎悔恨又生气,决定惩罚这鬼东西!大声把狐狸喊过来,亲自导演当初戏——   虎叫狐狸走在前,狐狸哪知是谋计,仍像堂堂百兽王,大摇大摆挺神气。   不想老虎却不跟它,早已藏在草丛里;众兽见狐狸无靠山,抢着向它冲过去……   深仇变成利齿咬,大恨化作乱脚踢,狐狸还不知怎回事,早已躺在血泊里。   老虎和众兽站一起,迎着阳光笑嘻嘻,好像集体在谢幕,最后结束了这本戏。

5、石头和海瑞:

  一块大型的顽石趁着山洪从山顶上滚了下去。它撞击崖岸,越过陂陀,一路翻腾飞滚,砰隆直下。所过之处,打折树木,碾平丰草,所有碰着它的生灵都遭受灾殃。山下恰好有个海公庙,祀奉明代的清官海瑞。这块石头哐当一声撞开墙壁,推翻栋宇,直冲到海公塑像的面前,差点没有把塑像打得粉碎,却也劈头盖脸给他泼了满身的泥浆。   消息马上传遍遐迩,成千上万的人都来看这块似乎要摧毁一切的石头。   石头神气起来了,它冲着海公嚷道:“你就是那个叫什么海青天的嘛?”   “下官便是!”海公回答。   “嗨,名气倒是不小!”石头喝道,“但现在你得放明白点,人们来看的可不是你啊!你去听听,大路上到处沸沸扬扬,人们传说的可是我的名声呀!懂吗?”   “懂得!”海公回答,“人们曾经记得我,说来惭愧,他们认为我多少做过一点好事。不错,现在人们到处传说的确实是你。但你也得放明白点,人们将记得你,可惜不是由于你的仁慈而是由于你的暴行。”

分享到:

网友留言(0 条)

发表评论